祝您好胃口

——趣谈中法饮食习惯

文/李玉英

法餐和中餐是世界著名的两大菜系。我每天都吃中餐,但由于曾在法国生活过,并因此成了“亲法”派,所以与许多中国人相比,我离法餐比较近。回国以来,除了对旅游景点和巴黎时装的印象之外,人们经常问的问题就是我是否习惯吃法餐。我常常这样回答:“这个啊,说来话长!”

茶与咖啡

在“茶王国”中国,大多数人有喝茶的习惯,而且不管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家里、办公室或者餐馆。茶甚至被看作是一种“国饮”,而且根据传统中医的理念,人们还认为它有许多有益的功效,如助消化、驱暑热、恢复精力、暖胃等等。2008年奥运会期间,茶将作为国家的特产提供给各国来宾。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茶有助于消化。

在法国,咖啡馆无处不在;而且咖啡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生活方式。遗憾的是,我的机体似乎并不想让我享受咖啡的益处。有一次,我在下午喝了一杯咖啡之后竟然连续两个晚上失眠,许多知道这件事的朋友至今还在跟我开玩笑。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的讲法语的朋友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不过她的情况和我有些不同:如果她在晚餐喝茶的话,那她晚上就睡不着觉。当然,我们两个都是“个例”。事实上,现在有许多法国人喜欢喝茶,在法国我甚至看到过很多茶馆;反之亦然,也有许多中国人喝咖啡,而且对于我周围的某些人来说,咖啡有时甚至是不可缺少的。

刀叉与筷子

刚到法国我就得马上学习如何使用刀叉,因为我在大学食堂吃午饭。起初这种学习对我来说很艰难。大学食堂经常做整只鸡翅,这是我最爱吃的一种食物。我在中国的时候经常用手拿着吃;但在法国,开始的时候,拿着刀叉我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看着周围的人熟练地使用刀叉,我也没有勇气伸手去拿令我垂涎欲滴的鸡翅。您很容易想象对于我来说吃完一只鸡翅该有多辛苦了吧!

但是我却认识几个法国人用筷子用得很好。有一天,和他们一起吃中餐时,其中一位甚至指出我拿筷子的方法不是很完美,因此当我尝试着指导另外一个法国人如何使用这种“东方餐具”时,他甚至开玩笑地建议同伴别跟我学。我知道我拿筷子的方法不是很合乎规范,不过既然这样并不影响吃饭,那就行了呗……

奶酪: 味怪, 但好吃!

我去法国之前曾听说法国人离不开奶酪, 因此我非常急于想尝尝这么有名的食物。不过说实话,这种尝试首先以失败告终,因为只尝了一口,我就觉得这种食物有一种确实非常非常奇怪的味道。

有人说,被称为“奶酪王国”的法国有400多种奶酪,因此即使每天吃一种也不用担心重样!但对于我这种对奶酪还不熟悉的人来说,站在如此丰富的奶酪架前,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后来一位中国朋友建议我从味道最轻的奶酪入手,这似乎也是大多数中国人所采纳的办法。慢慢地,我可以品尝一些不同口味的奶酪;甚至回国后还经常和先生一起去北京的法国超市购买奶酪。

“像没有面包的日子一样长”

在法国能够时时闻到面包店里散发出来的面包香味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我甚至觉得巴黎的空气中都弥漫着这种味道。

众所周知,中国人喜食米饭;但即使作为主食一天吃三顿米饭的人家也是不多见的。可是对法国人来说却似乎是餐餐都少不了面包。在巴黎及其它一些我参观过的法国城市,在早晨的大街上,我经常碰到从面包店返回的人,胳膊下夹着几个棍子面包。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太饿了,也可能是抵制不住新鲜面包的香味,撕下一块儿面包边走边吃。有许多次,我也没能抵抗得住! 法国有句谚语在形容度日如年时说:“就像没有面包的日子一样长”,由此是不是法国人对面包的偏爱略见一斑呢?但这对我却不一定适合。虽然我也很喜欢法国面包,但我还是常常会忍不住想到米饭。有人说:“什么都可以欺骗,除了自己的胃”,这么说来,我有一个中国胃!

合餐与分餐

在中国,几个人聚餐时常常同时上几个凉菜,然后是热菜,同时还有饮料。满满一桌菜是司空见惯的。往往是酒菜过半时才开始吃主食,像米饭、馒头、面条或者饼之类,而且几乎是快吃完时才上汤。这种进餐的好处是每个人都可以品尝到所有的菜,如果其中某种菜不合自己的口味可以吃别的。通常来讲,即使是最挑剔的人也能得到满足。另外,如果觉得每个人的筷子都杵到盘子里不卫生,可以在每个盘子里放一双公用筷子。 而法餐则是另外一种景象:除非你饿极了,不然一个人确实不能同时享用喜欢的两个主菜。各人吃各人盘子里的菜,而且上菜的顺序常常是:头盘、汤、主菜、甜点和咖啡。我吃法餐时常常不知道如何选择,而且常常不得已在自己喜欢的两三个菜中只选一个,我得承认这确实很遗憾! 即使是现在,当我和先生一起吃法餐时,我们经常点两个不同的菜,只是为了每个人都可以品尝为另一个人点的菜,因为我确实抵御不了想知道另一盘菜味道的好奇心。虽然常常遭遇邻桌客人投来的诧异的目光,我还是坚持我的做法。我先生称之为“李氏法餐”。

法餐适合多数中国人吗

相对而言,中餐很便宜。它的八大菜系,酸、甜、苦、辣、咸,品种丰富,选择多样。除了凉菜之外,菜都是现炒的,这样就保住了食物的新鲜。除了这些菜系之外还有许多地方小吃。据我的观察,虽然有些人觉得中餐油大,总体来讲,法国人很容易接受中餐。相反,对于中国人来说,法餐远远不那么容易接受。 第一,法餐主要由法国地方菜系中最有特色的菜肴组成,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菜往往和高价格连在一起,因此较难为中国普通大众所接受。

第二,尽管法餐美味、造型优美,其食物构成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存在问题的,他们很难习惯。因为,与中国人相比,法国人消耗更多的肉类和奶制品,蔬菜却很少。相对来说,他们日常蔬菜的品种很少,洋葱和土豆的消耗比中国多得多。

我个人认为法国的水果很新鲜、干净、也很丰富,但甜食过量:巧克力、奶油甜品、糕点……当然,我非常喜欢吃这些,但也冒着发胖的风险。另外,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中的很多人受糖尿病之苦,因此有些人开始有意识地控制甜食的摄入。在中国的许多超市都有无糖食品专柜,因此法国人的甜食王国从这个意义上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禁区。 第三,在烹制方法上,法餐蔬菜要么生吃,要么煮烂了吃,见到煮成泥的菠菜和烂糟糟的四季豆不足为奇。我常常纳闷:如果生吃蔬菜是为了保住营养成分,那么煮烂的蔬菜还剩下什么呢?

第四,许多中国人习惯喝热饮料,尤其是冬天。在法国朋友家或餐馆吃饭时我发现供应的都是凉水,饭店的早餐提供的也都是果汁和凉牛奶。 最后,围绕吃饭的文化背景两国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中国人吃饭时大多喜欢热烈的气氛,并觉得这样的宴会才是成功的,坦率地说这种气氛有时甚至有些吵闹。大家常喝白酒,而且不断地以各种名义举杯祝酒,并一干而净。而在法国餐馆似乎更重视用餐时的雅静气氛:餐馆经常装饰有漂亮的花卉、柔和的灯光、雅致的桌布、精美的餐具。人们慢慢地品尝葡萄酒,连说话声音都很低。

根据我的观察,可能是所有这些差异使得在法国生活多年的中国人习惯法餐的并不多,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里自己做中餐。此外,在中国的法餐馆中国顾客也不多。即使在北京光顾法餐馆的也大多是外国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年轻人越来越开放,也因此越能接受新事物和外来的东西。毫无疑问,他们是中国法餐馆潜在的客人。另外,在法国的中餐馆为了迎合法国人的口味而改变了菜肴的构成;与此不同的是,这些法餐馆成功地保留了法餐的特色,因此,中国的法餐馆十有八九会成功吸引那些想品尝“真正”法式大餐的中国人。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