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编读往来



编读往来


回声
来自台湾邮友的邀请
周熙
父亲是位集邮爱好者,几十年下来,我们家已是遍地邮票。他将自己的心血点点滴滴地花在了邮票上,邮票也深情款款地承载着父亲半生的回忆。然而,在繁多的收藏中,却没有寄自台湾的实寄封和邮票。花甲之年,父亲想得到台湾邮品的愿望越发强烈。他根据集邮杂志上提供的台湾邮友的信息,一封封地发信,但全部像断线的风筝,使父亲盼望回复的热情一天天冰冷下去。
1993年的秋天,已过等待兴奋期的父亲意外地收到一封来自台湾的信。与这位苗栗市北苗里的吴先生通信刚几个来回。就在信中提出台湾邮票普遍比内地的贵,这样长期互寄不公平,提出等价交换,否则,终止互寄。一生当教书匠的父亲,集邮本身就够奢侈了,再一算,一年台湾的邮票加上各种纪念邮票的价值,对父亲来说甚是吃力!想到好不容易找到个邮友,还在邮资上斤斤计较,使原本高雅之好落入俗套,倔强的父亲一股无名的火从心中涌到笔端,决意这样的邮友不要也罢!然而,想到思念已久的台湾邮票,落到笔端的志气却成了说服,父亲回信道:“大陆不比台湾,虽然是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并没有外界人士想象的那么好,尤其是教师。为了这几十年的爱好,我从微薄的生活费中挤出钱实属不易。虽然一套内地邮票面值比较低,但反映了内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这样的价值怎是一点小钱能衡量的呢?”
结果当然是不仅没断,反而是吴先生在一个内地清贫的老教师面前既惭愧又感动。在十几年的交往中,他也越发敬重和钦佩父亲!去年夏天,父亲收到了来自台湾老邮友会面的邀请!吴先生有机会随旅游团来内地旅游,因时间很紧,他请父亲务必在约好的时间里会面。父亲兴奋地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见面后,他们最好的纪念是一张合影。相貌风格各不相同,但笑容一样的温暖,一样的沉醉。只是父亲眼神中流露出细微的唯有他的女儿才能觉察出的伤感:有生之年,何时才能再见,我的台湾老弟……


言论
由“无用”到“有用”
于文
日前,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有关部门对1000多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面的调查的文章。调查显示,在中国,有很多大学生对大学基础课程不感兴趣,认为“枯燥无用”,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比较“有用”的英语、计算机、法律上,有的在课余还钻研股票、期货等知识,在他们看来这是追求“成才”的捷径,殊不知学习上的功利主义是学习的大忌,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恰恰是有用的准备。
房子的地基并不能住人,但没有它,高大华美的大厦立不起来;鸟儿远飞是靠健羽,而没有其他的绒毛,也是无法展翅。大学的基础课程能够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致在遇到重大抉择时茫然无措,甚至南辕北辙。数学可以使人的逻辑思维更严密,哲学可以使看问题人更有深度,写作可以锻炼我们清楚地表达思想。只有建立丰实的知识结构,才能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石。
除“无用”的基础知识外,还有许多“无用”的品质,如令行禁止的纪律素质,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百折不挠的意志毅力,不以恶小而为之的人生信条等,这些也恰是人生成功的必备因素。
当前,我们的教育部门正力抓学生的文明素质、公德意识,此举非常及时。但素质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求我们的同学少一点特权思想,多一点职业意识;少一点享乐思想,多一点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少一点功利,多一点理想。当然,还需要健全的制度、良好的示范、从教育者、管理者本身做起的榜样,我们已经看到相关部门锐意进取的魄力和身体力行的决心,然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警句还需我们静心深思。


编者闲语
年轻人是财富
华少君
青年就业历来是世界各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年轻人有激情,有梦想,社会能否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发挥能量,往往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像许多经济发达国家一样,中国也出现了“NEET”族,有学者称之为中国的“新失业群体”,他们中有一类是被迫失业型,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就业障碍,比如学历低的人没有就业优势,学历高的人高不成低不就,而许多人在择业失败后,选择了继续升学暂缓压力。还有一类属于非传统型失业型,他们或者选择追逐梦想,但因为其就业理想与现实不匹配而造成失业。
不同与下岗职工等一批“老失业群体”的是,他们有着黄金般的年龄,有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性 ,但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他们年纪轻轻,就不得不面对没有工作的尴尬和无奈。
其实,这些年高学历的本科生、硕士生,找工作也已经越来越不容易,国家如何给年轻人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如何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成材条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毕竟,年轻人是财富,是未来。但年轻人也需审视自己,切忌眼高手低,好高鹜远,使现在和现实的差距太大。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