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绕不开的话题
本期发表了本刊记者撰写的“三农”问题三部曲的第三部—中国农民工。这组报道由专家访谈和典型报道组成。从事农村贫困问题、农村劳动力就业和流动研究的专家的看法不乏真知灼见;来自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河南省一线报道,不乏鲜活的人和事。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13亿人口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低收入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农村人口。改革开放27年,中国农民的智慧和活力,像火山般喷涌出来,他们自己解放自己,一支1.2亿的流动大军,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着国家的命运,其意义不可不谓深远。
但是,他们的身份像“钟摆”一样,在城市与农村间摆来摆去,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是到了正视他们身份和解决他们问题的时候了。
3月14日,在回答记者有关“三农”问题的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关于“穷人经济学”的讲话。这是意味深长的。尽管中国这些年比从前富裕多了,但还是有很多穷人。最后,请记住温总理的另一段话,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有着极端的重要性,“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
中华民族经过百年的艰苦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目前,在中国大地开展强化人民革命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本刊上期介绍了三十条红色旅游路线,本期对河北红色旅游景点作了具体介绍。相信此举会有助于读者了解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和反映的时代精神。
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其原因就是国家的大统一,大联合。五千年间,统一大于分离。海内外中华儿女认同自己的始祖,年年祭扫黄帝陵,今年,祭扫的人群中,又多了国民党中常委蒋孝严。这说明,任何民族都不能割断自己的血脉。由于国共两党内战尚未结束,国家至今未能实现完全的统一。但现在,终于露出些许曙光,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诚邀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大陆参观、访问,宋楚瑜欣然接受。此前,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曾来大陆参访,该党主席连战对大陆的访问很快也会成行。愿两岸兄弟尽早捐弃前嫌,相逢一笑泯恩仇!
本期,还有一件十分喜庆的事情,这就是本刊的名誉总编辑爱泼斯坦刚刚度过他九十岁华诞。胡锦涛主席亲至爱老家中看望他,称他是“既是我们心心相印的好同志、好朋友,又是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需要更多的朋友,我们的朋友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