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中药养生>

中药养生

夏季科学养生保健康



夏季科学

养生保健康

张玉萍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应人体此时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旺盛起来,并活跃于体表。那么,夏天应如何做好养生呢?

一、盛夏防暑

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此为伤津的关键,津伤时,即见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可能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偿的限度必然将耗伤元气,此时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由此观之,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二、保护人体阳气

俗语说:“春夏养阳。”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冷过夜,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

另外,要谨防冷气病,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摄氏度为好。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5摄氏度。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冷气房里不要长期关闭窗户,有条件时要常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

三、防止湿邪侵袭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易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同时长夏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中医认为,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如常见的风湿关节炎等症。

四、慎起居

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且太阳升得早,因此应晚睡早起。同时由于中午气温高,不宜外出,为了补充夜间睡眠不足,中午应适当午睡。由于夏天暑热外蒸,毛孔开放,汗液大泄,此时机体最易受风寒侵袭,因而不可在露天、凉台或树下睡觉,以防因风寒湿邪侵袭而生病。

 夏天的饮食调养对我们非常重要,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内蛋白质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多,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的摄入量在100~120克为宜,且要求一半以上为鱼类、瘦肉、鸡肉、蛋、奶和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以满足盛夏机体代谢的需求。在大量出汗的同时,带走了体内的大量水分、无机盐,若不及时补充,会引起机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紊乱。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以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葱、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钾。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补充一些营养之外,还需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等。

夏季常用的消暑饮料

三花饮:野菊花10克、荷花10克、茉莉花3克,洗净后以沸水冲泡,有清暑解热、芳香开窍、去心胸烦热作用。

五豆饮料:绿豆、赤白小豆、黑豆、白扁豆各适量,生甘草10 克,煮沸后代茶饮。既可补充盐分,又能消暑解渴。

三仙饮:金银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蚕豆30克,加水煎煮,以蚕豆煮熟为度,饮汁食豆,有消暑健身、清热解毒的作用,尤宜伏天好生痱子、疮疖者。

夏季饮食一般以温为宜。养生家认为,在早餐、晚餐时喝粥是大有好处的,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夏日食粥也有利于保健。

保健食疗粥

扁豆粥

配料:粳米250克、白扁豆100克。扁豆粥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止泻功效。适宜于夏季中暑所致的吐泻、食欲不振等。

苡仁粥

配料:粳米250克,苡仁100克。苡仁(俗称米仁)粥有健脾除痹,利水渗湿功效。适宜于食欲不振、腹泻、水肿及皮肤扁平疣等。

赤豆粥

配料:粳米250克,赤豆100克。赤豆粥有消水肿、补血健脾作用。适宜于水肿病,脚气足肿、贫血等。

绿豆粥

配料:粳米250克,绿豆100克。绿豆粥有清暑健脾解毒作用。适宜于糖尿病口渴、中暑及皮肤疮产疖等。

荷叶粥

配料:粳米250克,鲜荷叶半张。荷叶粥有清热解暑,凉血止血功效。适宜于夏季中暑所致头昏恶心,腹胀便溏、不思饮食及吐血、流鼻血等。

张玉萍: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