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卫生厅长坦陈农村合作医疗难题颇多
本刊记者 张学英
2003年初,中国农业大省四川省进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都江堰、彭山、武胜、叙永、金阳确立为5个先期试点市(县)。截止去年年底取得了初步成效。5个先期试点市(县)的农业人口为209.87万人(不包括外出务工人员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68.78万,占农民总数的84.27%,其中都江堰市为83.95%,彭山縣为82.37%,武胜县为85%,叙永县为82.91%,金阳县为90.01%。四川省卫生厅厅长谢明道说:“这个比率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没想到这个项目受到那么多农民的欢迎,而且越是贫困的地区,参加的人数也越多。”
在筹资方面,一般是由参加的农民每人筹资10元;省财政每人补助10元;市州或县级财政补助10元。“我们在实施中,政策上有意识地向贫困地区的农村倾斜,像有的贫困地区的农村的农民10元钱都交不起,我们就只让他出1元钱,其他由省财政来补贴。”
到去年年底,这些县(市)已共为39.24万人次提供了门诊医护服务,为10.48万人次提供了住院医疗服务,报销费用分別为446.89万元与473.66万元。
谢明道介绍说,四川省还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卫生改革等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一大批乡镇卫生院的就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有的在社会上公开定向招聘大中专医学毕业生,补充到乡镇,提高了农村医护人员的素质,使农村卫生综合服务功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但他也坦陈困难仍然不少, 第一,地方财政承担10元补助压力大。据武胜县反映,省级补助农民每人1.65元,市级补助3元,县级承担5.35元,该县农业人口近71万人,承担经费近400万元,难以承受。
第二,试点工作发展不平衡。其主要原因:一是受资金制约,财政困难的县发展比较慢。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信任度不高,部分人存有疑虑,有等待观望等现象。
第三,特困人口无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个试点县(市)的特困户、五保户、残疾农民約10万人,因经济困难,无法缴纳10元钱,但这部分人群是最希望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体。
第四,农村医疗机构不能满足农民的就医需求。一是基层卫生队伍素质低,技术骨干奇缺;二是卫生院基础设施简陋;三是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差等。
谢明道说目前省卫生厅正在着手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希望中央政府能增加相应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