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
返回




 

 

 

 

 

 

 


黄河治理的新目标:维持健康生命形态

本刊记者   张学英

“河流也像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一条河如果长年干涸断流,实际上也就意味着这条河生命的终结。”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代表说,“我们去年新提出治理黄河的终极目标是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形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 

有资料显示,以20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黄河下游持续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为标志,流域生态系统呈现出整体恶化的趋势。随着黄淮地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支撑着占全国总数12%的人口和15%的耕地的发展。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高达70%,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人们不断地“与河争地”、“与河争水”,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目前黄河流量已经从20世纪七十年代的每秒7000立方米急剧下降到不足每秒2000立方米。

“黄河维持健康生命的水量被挤占,超量的灌溉引水,忽略了生态用水,导致了黄河下游和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河道萎缩趋势在发展,“悬河”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所有这些说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使命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作为整个流域管理者,这一切都让李国英忧心忡忡。     

针对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的症结,如何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李国英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内容。一、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二、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三、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四、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五、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 六、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七、满足使黄河水质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八、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九、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

“目前我们已经连续5年保证了黄河不断流。2003年1月至七月是黄河有实测记录资料以来产水量最少的半年,但我们运用科学的决策和科技手段让它没有断流。”

李国英介绍说为了实现黄河水量的“精细调度”,黄河委组织开发的春、夏枯水调度模型及时投入使用,对调度方案做到了逐日、逐河段准确滚动分析,新建的引黄涵闸远程自动监控系统,有效地配合了枯水调度模型的运转,大大提高了对黄河下游用水需求及水量配置的控制能力。与此同时,黄河委为了减少黄河泥沙淤积,2002和2003年先后两次开展了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都成功地将泥沙直接送入了渤海,而没有在河槽发生沉积。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