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委员的新感言
本刊记者 徐晓燕
全国政协常委伍淑清,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世界之窗有限公司常务董事。
伍淑清已连续担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了。她说:“政府工作报告透明度很高,做了哪些事,还有哪些没做,很实在,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民生问题都有涉及。”
“新一届政府政绩有目共睹”,伍淑清还谈了很多,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商投资中国、中国民企走向海外、振兴东北经济、青少年教育、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干部培训等等,政府工作报告所涉的国计民生内容,似乎触发了这位资深港区政协委员爱国爱民的殷殷情怀。
20多年前,伍淑清就到北京办起首间航空食品的中外合资企业,此后她不断地将外国企业介绍到中国来,也不断地协助、安排中国的企业和经贸代表团到海外去考察、洽谈。她是全球世贸中心协会理事、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还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会执委会主席和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儿童周主席等等,10多年间为中国儿童筹款5000多万元。
伍淑清对西部教育投资的建议是:“我觉得现在一定要普及教育。有很多地方,搞了学校头一年很漂亮,第二年还可以,第三年就倒了,老师难找。所以西部地方应该有好的老师。从上海这种大城市过去一个老师,教个一两年就回来,不要在那里教一辈子,那样的话他脑袋没有补充新的知识,反而会使自己变落后。”
伍淑清女士还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约,参与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宁夏)中药材基地建设。
早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伍淑清即提出港澳同胞要为西部开发贡献力量。之后,她多次亲自或派人赴宁夏实地考察,并捐资价值1000万港元的乙肝防治疫苗。根据签订的协议,伍淑清注册1亿港元的宁港药谷有限公司在宁夏参与以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山区扶贫和促进中药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的投资开发活动。公司将运用海外资金和国内外中药研究的技术力量,在3年内投入2.5亿港元,通过围栏补植、中药种苗基地建设、种植和培育中药材、研究开发中药的深加工及国内外的经营,在宁夏南部贫困山区帮助少数民族农民脱贫致富,使宁夏的优质中药材和中成药走向国际市场。
身为美国世界贸易中心总会理事、香港贸易中心会常务董事的伍淑清,为使改革开放了的中国经贸业跻身国际经贸网络,她热情、主动地向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争取到该会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一般申请入会,会费高达17.5万美元,而中国的省、市申请入会会费仅为2500美元。在优惠的十年期间,她义务地、积极地向中国经贸发达地区宣传、指导,先后协助包括北京、南京、广州、深圳在内的16个省、市建立了世界贸易中心会,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交往,建立了世界贸易中心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交往,建立了国际经贸信息网。而她主动办的香港世界贸易中心会则成为国外大企业投资中国和国内经贸业对外开拓业务的咨询中心。在香港她几乎花一半时间接待国内外的企业家和党政人士,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在她的奔波中,美国世界贸易中心总会终于被说服,1995年将在北京举办世界贸易中心会会员大会。对中国而言,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伍淑清强调:“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国最重要的是人才而非钱财。换言之,人才资源和人力的开发应该是第五个现代化。”
早在1978年,她从国外留学回港,曾随已故的香港著名工商界人士王宽诚等赴内地考察。其间在拜会廖承志时,他们与廖公一致认为:经济要起起飞,当务之急是人才的培养。
回港后,此事一直为一群热心人士所挂牵。1981年,由李光基、霍震寰等十余位人士发起,酝酿多时之后,李兆基、霍英东、郑裕彤及王宽诚捐献出第一批“培华基金”,1982年4月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
无偿地为祖国培训急需人才,是“培华”的宗旨。11年来,“培华”举办过经济及工商管理、旅游及酒店管理、会计及税务、人力资源及城市发展研讨等逾130个项目的培训课程。伍淑清作为香港“培华”的执行副主席,虽为义务之职,却积极参与,做了大量工作。
1988年,在伍淑清的倡议下,由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北京培华人才培训中心正式成立。她作为宋庆龄基金会的理事,亲自担任北京培华的理事长。5年来,北京培华共举办了188期培训班,培养了2700多名学员。
北京培华与朝阳区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培华幼儿园,专门研究“独生子女幼儿阶段全面发展教育”问题。为了办好这个幼儿园,她百忙中在香港为孩子们募集了价值300万港币的大型体育游乐器械、钢琴和各类玩具,设立了培华图书馆。她多次强调社会和家长不应过多地注重孩子们的物质享受,而忽视他们的品德、责任心的培养,否则,“孩子长大以后,根本不可能在这世界上成为有用的公民,只会成为社会滋事的公子罢了。”她要求幼儿园竖旗杆,升国旗,向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她的心目中,不仅仅只是关心“培华”的孩子,在全中国的儿童身上,她都倾注了身心。目前,她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道筹款200万美元从国外购买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她激动地告诉记者说:要力争从1995年起现在中国消灭小儿麻痹。从她身上,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世界上母性的伟大。
在培训项目中,“培华”的覆盖面是比较大的。一向以饮食界女强人形象出现的伍淑清,非常认真地向记者谈了她对中国大陆实行公务员制度的问题:“在一个政府架构中,如果公务员质差,工作效率低,你又如何维持社会运作的良好节奏呢?”最近,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决定开设公务员培训课程,邀请内地人士参加。她说:“内地已经开始搞公务员制度,让内地公仆了解香港公务员的运作,对促进两地相互了解,落实一国两制都有好外。”满足了儿时的梦想,伍淑清又在勾画未来:“我希望以后在大陆办一所合资大学,为社会培养骨干人才。”
伍淑清之所以这样热心教育事业,正如她在“培育栋梁”一文中所指出:中国培育“未来栋梁”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不论在国内外的中国人,都应该深思,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究竟能为造就21世纪的中国公民尽点什么力呢?她正面向未来,身体力行着。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伍淑清的所开办的合资项目无疑已成为内地合资企业的佼佼者,而伍淑清本人则无愧于人们称之为“新一代华人爱国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