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
返回




 

 

 

 

 

 

 


农民工生存现状受到关注

   

  50岁的河南农民王军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在建筑工地上做搬运工,每个月有800元的工资。“现在上面抓得紧,每个月都能按时拿工资,”打工6年的王军说。

    在中国,约有1亿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但并不是所有农民工都能像王军那样免受欠薪困扰。

    40岁的河南民工王玉华在河北一家化肥厂工作3年,只领到三分之一的工资--3600元。如今他白天在北京街头找工作,晚上睡在过街天桥下,已经有半个月了。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河源市市长黄煜祯说,农民工大潮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形成规模,去年温家宝总理亲自为农民讨工资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为农民工“清帐”的运动,农民工权益保护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朱天宝说,进城的农民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缺乏有效的手段保护自己,他们的工资拖欠主要来自于工程欠款,而最难解决的是长年积累下来的地方政府一些“政绩工程”的欠款,在这方面政府必须下“杀手锏”,否则将严重损害政府形象。    

    中国建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各地已偿还历年拖欠农民工工资215亿元,占欠款的68%,其中2003年发生的欠款已兑付89%。

    朱天宝说,除了工资被拖欠,农民工们也承受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包括工作强度高、工资水平低、社会保障几近空白等。

    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每3个产业工人就有2个来自农村。中国新近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民工是城市产业工人的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在中国的民工输出大省安徽、四川、河南等地,一些地方政府已制定法律定期替农民讨工资,并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教他们一些服务和建筑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如何与用工者制定合同、保护自己。

    许多城市也在制定法规让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即分享更多城市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卫生、失业保险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都阳博士说,农民工是农民中相对活跃的群体,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如果没有农民工,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不会有这么快,随着社会舆论的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劳动法’执法力度的加强,农民工在为城市建设出力的同时,也将分享到更多的实惠。  

(来自新华网)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