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重教育
本刊记者 张学英
来自甘肃会宁的王锡武代表说,国家实行的“普级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在很多地区都已达到100%合格率,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的初中生升入高中却又成了困难,希望国家能加大对高中教育投资力度,多办几所高中,提高教师待遇。
甘肃会宁是全国闻名的“状元县”“博士乡”,每年有3万学生考入大学,升学率之高在全省屈指可数,然而这个县却是全国有名贫困县,人均收入只有1400元。
当地人提出发扬“三苦两乐”精神保障孩子的受教育权:政府苦抓,社会苦帮,家庭苦供。两乐既指教师再苦再累也要乐教,学生要乐学。王锡武说,会宁有着良好的教育氛围。当地政府严格执行国家“普九”规定,为学生们免费提供教材、免学费,保障适龄儿童入学;如果一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失学,孩子的亲友会主动资助他,甚至是通过贷款,而每个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支出上更是不遗余力。
然而去年会宁县毕业的12000名初中生,却只能有3000人升入高中,只是因为当地有高中部的学校太少,而且师资欠缺。王代表说,由于教师待遇低,本县大多数本科毕业生都不愿从事教师的行业,因而也带来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像王锡武这样工作近20年教师工资也只有1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