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复杂的经济社会局面,需要一届一届政府持续做下去
本刊记者
邓树林
中国25年的改革开放所产生的诸多问题,使新一届中央政府主政一年来碰到很多难题,这些难题将考验本届政府的执政水平和宏观驾御能力。中央政府在努力化解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性震荡,在着手改进经济增长的导向目标,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慢工夫,需要一届一届政府持续做下去。
首先,中央政府正面临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局面。一方面,现在商品80%供过于求,15%平衡,热销商品是3.5个百分点,而且是季节性热销。另一方面,又出现经济过热,准确说是已出现了某些经济过热的征象。一个征象是,政府行政性的投资过热,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在这样做。一些大项目本身无可指摘,问题是大量的政府债务。这一点,中央政府看得还是比较清楚的。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造成政府的各种债务大量增长。另一个征象是,中国的市场也出现了某些过热现象。一些高增长高消费的行业,比如房地产、汽车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功不可没,而且是发展空间很大的产业,但现在也出现了在地方政府的行政性支持下,投资和项目过于密集的问题,已经形成了未来生产能力可能发生过剩的隐患。
中国的经济状况特别复杂,增长很快,但又有有效需求不足的粘性。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搞了这么多年,怎么淡出,怎么使用新的财政政策来代替。积极财政政策是刺激经济的政策,现在还要不要刺激,怎么刺激?是继续扩张呢,还是收缩?新一届政府的财政政策如何与上一届政府的政策相衔接?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还有就是社会发展的问题,如就业、减少贫困、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贫富差别,让广大人民享受到发展成果等等。这些问题真正要见成效都得花慢工夫,不可能短期见效。因为解决这些问题和增长指标不一样。增长指标,可以上项目,比如再上个三峡,比较很容易。但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慢工夫,不能急于求成,要积极稳妥推进,要一届一届政府持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