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中医养生>



春季科学养生保健康


张玉苹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三月,是指从立春到立夏前,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三月是生发的季节,春归大地,阳气生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的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春季养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春夏养阳


 

春夏养阳是《内经》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阴阳互根的规律,提出来的春夏两季养生的基本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所谓养阳,指的是顺从阳气向上向外的生长特性,使人体的阳气得到长养和疏放。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的生命活动和世间万物一样,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体的阳气有温暖身体,促进机体生长发育,推动血液循环,抵抗有害因子侵袭等许多作用。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一切生命现象,不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体都遵循这个规律。春夏养阳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顺阳疏放


即顺应春季阳气上升生发的特性,从心身两方面疏放阳气。精神上要乐观开朗,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多与人交流,使精神舒畅,情绪得以宣泄,尽量避免发怒;形体上要舒展筋骨,开放穴道,使毛孔疏松,多到户外进行体育活动;穿着应宽松自然,让身体的阳气自由生发而无阻碍。


2.助阳散热


冬天人体阳气潜伏于内,再加上为了御寒,人们多呆在室内,经常使用暖气、炉火取暖,并会多吃热性食物和补品,一个冬天下来,体内多有郁热蓄积。当春天到来的时候,特别是晚春,大自然气温不断上升,此时人们应早起,多到室外活动,注意少吃热性食物,适当吃一些辛温发散和升提的食品和药物,如薄荷、荆芥、补中益气汤等,帮助体内郁积的阳气向外发散。 ? 春捂防风寒
春季,阳气初升,阴气始减而未衰。故春天人体肌表虽应气候开始转暖而开始疏泄,但其抗寒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春寒气温的突降,此时必须注意保暖御寒,有如保护出生的幼芽,使阳气不致受到伤害,逐渐得以强盛,这就是“春捂”的道理。
春天阳气始发,尚有冬天的余寒,人们仍觉得很冷,尤其是初春,气候变化很大,常有寒潮来袭,加上春季多风,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使人易患感冒等疾病,或诱发旧病。而且春季人体皮肤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抗御能力有所下降,故更应注意避风防寒,春季在穿衣盖被方面,宁可偏多,不可感受风寒。应及时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春来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寒咳嗽。身觉稍热,稍去上衣,稍冷莫强忍,即便加衣。”这里,特别叮嘱体弱久病之人注意背部的防寒保暖。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春天养生“当需食补”,但必须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应选择平补和清补。如果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往往会出现助阳升火的弊病。平补的饮食,适合正常人或病人,如荞麦、米仁等谷类,豆浆、赤豆等豆类,橘子、金橘、苹果等水果,还有芝麻、核桃等。长期食用,一般无不良影响,就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人也可选用。清补就是食性凉的食物,如梨、莲藕、荠菜、百合、甲鱼等,阴虚内热者进补这些食物可改善心烦、手足心发热等症状。对于病中和病后恢复者一般以清淡爽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帮助胃气的恢复。切忌大甜大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糯米类食品,否则会壅塞胃肠,损伤胃肠功能。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关于春季饮食调摄是这样说的:“春不食肝。”也就是说春季肝气比较旺盛,在饮食方面无需多吃补肝的食物,否则,由于肝气旺盛会导致脾气衰弱。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亦说:“当春之时,食宜减酸宜甘,以养脾气。”因为酸能补肝,木旺克土,吃酸性食物过多易伤脾脏。春天为阳气初发之季,素体阳虚者易觉得胃口不开,腹部不舒,此乃阳气不足,脾气不运之故,可用胡椒、砂仁、党参、人参、怀山药等煲猪肚。
从现代医学角度,春天天气由寒转暖,气温变化较大,加上细菌病毒开始繁殖,容易侵袭人体而致病。所以春天要摄取足够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富含维生素D的小白菜、雪里蕻、柿子椒、番茄等深色蔬菜,以及柑橘、柠檬等水果,因为维生素D有抗病毒的功能。因为维生素A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能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所以要摄取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维生素E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还应摄取富含维生素E的卷心菜、花菜、芝麻等。另外可添加食用菌比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因黑木耳富含矿物质钙,而钙对人体肌肉、心、脑等细胞的功能起主导作用。银耳含银耳多糖可抵抗绿脓杆菌的侵袭。

有些疾病,特别是宿疾,由于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每逢季节交替容易发作,因此我们要做好疾病的防护工作。
高血压 祖国医学指出“春气者诸病在头”。事实证明,到了春天,凡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头晕。高血压患者在春天应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如黄瓜、芹菜、洋葱、白菜和萝卜等,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和血液粘性,又补充了维生素。现代医学也发现,春天气候的变化,容易使血压波动而升高,出现头痛、头晕、头昏、失眠等症状。故高血压患者应及时采用食物疗法来防治:
1. 香蕉富含钾离子,每日每餐食3个香蕉或橘子。亦可以用香蕉皮100克,煎水代茶频频饮用,并能防止脑溢血。春天经常选食含钾的柠檬、梨、绿豆等对于防治高血压也是大有益处的。
2.槐花代茶频频饮用。
3.取新鲜的芹菜500克洗净,以沸水烫约2分钟,切细,捣烂,用纱布绞汁服用。每次服一小杯,每日服2次,亦可用芹菜250克煎汁服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 春寒还会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取蜂蜜100-200毫升,隔水蒸熟后,于饭前空腹一次服下,每日3次。也可用新鲜青色卷心菜洗净、捣烂,用纱布绞汁,服时稍稍加热即可。
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春天要避免摄取含有肌酸、嘌呤等的肉汤、鸡汤、鱼圆汤。上述物质有强烈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菠菜、豆类、动物内脏,也含有上述物质,会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形成腹胀,增加胃的负担。
对于患有胃下垂、胃功能紊乱者,可将鸡内金若干(一定要附有黄色薄膜)放在米糠中炒(100克鸡内金要用1000克米糠)至膨胀,冷却后,研成细末,成人每次1-2克,可用黄酒送服。
慢性气管炎 春天气温变化大,容易导致慢性气管炎的复发。急性发作时,可取蓬蒿菜90克,水煎去渣,加冰糖适量,分2次服。若急性期过后仍咳嗽者可用百合30克,蜂蜜一勺与梨同蒸,将百合、梨与汁同服。
若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可每晚就寝时把1-3个生胡桃肉(带胡桃的紫衣),与1-3片生晒参一同细嚼咽下,连服3个月。
肝病患者 春天要避免摄取含醚油类物质的蔬菜如扁豆、菠菜、蒜头、洋葱等,会对肝脏和胆汁产生不良刺激。
结石患者 要避免摄取高钙食物。如菠菜、苋菜、春笋、柿子椒等,还要忌食肝、脑、肾等动物内脏,鱼肉、巧克力也要少食。 张玉苹: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