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
民族特色旅游业究竟应该如何发展
林琳
旅游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民族特色的旅游业究竟应该如何发展"成为两会前夕各少数民族群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要想发展好旅游业,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关键",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回族群众马祥的观点。贺兰山岩画就在马祥的家乡,被誉为'世界文化艺术遗产',可是特别令人痛心的是,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自发现以来就遭到人为和自然的破坏,有的农民甚至把刻有岩画的石头运回去盖房子或羊圈。没有了保存完整的文化遗产,发展民族旅游业、发展民族经济从何谈起呢?"国家真的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确实保护文化遗产,振兴旅游业。"马祥的眼中充满了期待。
民族旅游业的投资方式相对单一,这也是限制民族旅游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中央民族大学蒙古族学生李小颖是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她说,旅游业的发展也与投资方式息息相关。深圳华侨城集团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它利用产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借助深圳特有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创办了"锦绣中华"、"民族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4个主题花园,成为深圳文化旅游业的老大。华侨城公司于1997年9月在深圳上市,1999年总资产达到11.7亿元,流通股市值更是达到8.7亿元。而我们很多的民族地区,思想相对保守,不敢冒风险,不敢借助证券市场吸引风险投资,而是依靠为数不多的旅游资源坐吃山空,旅游业发展徊徘不前,极大地限制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以我的家乡内蒙古为例,草原景色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可当地的居民大多各自为政,稍好的也只是几家合营,表演一下摔跤,给游客做几只烤全羊,提供几个蒙古包,没有规模,也没有什么特色,当然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走向富裕的一条新路,是向世界人民展示民族风貌的一扇窗口,我们期待着民族旅游业的早日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