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不安何谈小康
——港澳代表关注“三农”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将‘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完全正确的。我国农民人口多,负担多,缴费多,受教育不多,希望国家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全国人大代表、澳门街坊联合总会会长吴仕民说。
和吴仕民一样,来自经济发达的港澳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高度关注在黄土地上辛勤耕作的农民兄弟。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香港特区、澳门特区代表,连日来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中纷纷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只有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农业:加大投入方有大发展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社工部部长陈启明代表说,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都已对“三农”投入作出安排,我们要把中央财政的投入集中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关注农业、农村问题,引导东部帮西部。
香港瑞安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王英伟建议,要把向农业倾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基层政府要把国家为了加速农村建设、支持农业发展专门制订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改善农业领域利用外资的环境。
他说,根据农业部的统计,目前农业领域协议利用外资金额尚不足全国外资利用总额的3%,项目投资规模不足全国外资项目平均规模的1/3,且以农产品初级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其中的原因,既有外商投资意向的问题,也与国家产业引资政策有很大关系。
王英伟建议,应充分借鉴国外农业利用外资的经验,结合当前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农业发展国情特点,出台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又能有效保护和促进农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外商投资农业领域予以有效引导。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会长潘玉兰代表说,政府应加大投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想办法解决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偏低的问题。
农民:增加农民收入 善待农民工
“我们说要扩大内需。只有农民有钱了,能消费了,才能真正扩大内需。”澳门贺田工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贺一诚说。他的话得到澳门妇女联合会会务顾问杨秀雯代表的赞同。她说,只有农民收入增长了,才有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他们都建议国家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收入。
港澳代表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民工。王英伟说,农民进城打工是符合当前中国农村实际、可以有效改变农民组成结构、缩小工农差别的途径,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要从户籍管理、子女上学、社会保险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法规政策,保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引导他们溶入社会改革的洪流中。潘玉兰说,农民工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工资低,同工不同酬。对这些问题,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既要引导他们就业,更要保护好他们的权益。
农村:改变面貌刻不容缓
贫困地区农村的落后面貌,让港澳代表牵肠挂肚。陈启明沉痛地说,现在一些地方的农村条件还停留在70年代以前。国家应该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医疗投入。潘玉兰也强调,要重视农民看病的问题,国家可以考虑在农村设立廉价诊所和医院,让农民看得起病。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副会长刘焯华代表指出,应该加快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育方面也应该人人平等。”杨秀雯说:“我们要正视并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现存的问题,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比例,让农村孩子上得起学。”澳门中华教育会会长黄枫桦代表表示,希望新一届政府能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建议在贫困地区免收学费,政府并应对教育收费加强监管。同时,应提倡发达地区资金充裕的学校,对贫困地区的学校进行“一帮一”救助。
稿件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