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济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在2002
年12月4日举行的“中国:资本之国”论坛上,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透露,2002年中国吸收的外资有望达到500亿美元,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预测,这一数字将超过美国,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吸引外商投资国家。
石广生说,2002年1至10月份中国新增外商企业27630家,合同利用外资750亿美元,同比增长36%,实际利用外资447美元,同比增长20%,预计年底将达到500亿美元。联合国贸发组织同时预测,流入美国的外资将从2001年的1240亿美元锐减到2002年的440亿美元。(摘自2002年12月5日《北京日报》,汤一原)
2003年GDP增幅不会比今年低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小组发布的外贸蓝皮书预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2002年全年国民经济增长率将达7.8%,2003年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将在7.8%-8%。(摘自2002年12月3日《中华工商时报》,杨金瑞)
上海七大领域鼓励外资并购
上海市外资委副主任、上海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刘锦屏2002年11月23日透露,上海正在制定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外资并购国企的具体政策,并已列出新产品、能源交通、再生资源与环境等七大领域,鼓励外资介入购并。(摘自2002年11月24日《中国工商时报》)
中国调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7亿亩
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调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7.2014亿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6.315亿亩,比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16.2843亿亩多307万亩,比上一轮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面积增加1.2944亿亩,保护率由原来的77.01%提高到83.64%。(摘自200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王立彬)
建设国债办大事
1998-2002年,国家共发行建设国债6600亿元。国债投资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0万个。集中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高加固长江干堤3576公里,抗洪能力显著提高。在长江沿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库680个,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设铁路新线5500公里,新增公路7.6万公里,改建和新建机场35个,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
(摘自2002年12月3日《中国经济导报》,沈强)
央行人士表示2003年人民币利率不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表示,2003年央行将继续保持人民币利率不变,稳定现有的货币政策不变。
谢平强调,利率1.89%是底线,已经不可能再降,再贴现利率目前虽然较高,但短期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同时他还驳斥了中国通货紧缩导致全球通货紧缩的有关言论。(摘自2002年12月3日《中国经济导报》,北方)
国际果蔬博览会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
第四届国际果蔬博览会2002年10月在山东省烟台市落下帷幕。
地处胶东半岛的烟台,自然资源储量丰富,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是国内著名的水果之乡,以中国的葡萄酒之乡享誉海外。本届博览会囊括了当今世界果蔬业发展的最新技术与成果。112个海内外代表团,20余万人次与会。大会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91个,总投资10.5亿美元,合同协议外资额7.2亿美元,总投资上千万美元的大项目32个,进出口贸易累计成交7.14亿美元。会议期间所签约的投资合作项目,投资金额大,质量高,涉及农业、工业、基础设施、旅游等各方面。其中大项目占主导地位,果蔬等涉农项目比重明显好于往届。
烟台是中国著名的水果之乡、葡萄酒之乡。烟台的蓬莱仙阁在海内外更是久负盛名。
烟台给海内外与会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金学洙说:烟台这么美,有这样好的盛会,人民这样热情好客,明年我还会来,我喜欢烟台。(孙莉)
二、
社会
我国事业单位将试行人员聘用制度
人事部官员指出,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将使事业单位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事业单位与职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
聘用合同分为短期、中长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流动性强、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一般签订3年以下的短期合同。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距退休已不足10年的职工,可签订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人事部要求,按照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的原则,用2 到3年的时间,在事业单位全面试行人员聘用制度,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正常化、规范化的聘用制度。(摘自2002年12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叶紫)
相关链接
哪些单位将实行全员聘任?
按照人事部文件的规定,主要包括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公营机构。改革涉及的中国事业单位约有2800万职工。
(据2002年12月4日《北京青年报》)
三、 文教科技
成功克隆大熊猫只差最后一个难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克隆大熊猫研究小组首席科学家陈大元教授在福州透露,我国距成功克隆大熊猫只差最后一个难题了。他说,克隆异种大熊猫研究有异种核质相容、囊胚着床和克隆个体三个难题,目前已经攻克前两个,若制备的胚胎能够在异种动物内全程发育,克隆大熊猫就有可能成功了。
大熊猫是世界珍稀动物,“地球的活化石”,其繁殖能力差,幼仔成活率极低。现在全世界大熊猫总数约为1000只。
(摘自2002年11月26日《北京日报》,马昌豹)
中国造船史始于7500年前
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境内发现了一艘在地下沉睡了至少7500年的小木船。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这是一艘船体超过2米的独木舟。经测量,船体显露处宽50厘米,船身最宽处70厘米,船舱深约15厘米。船体的两侧各有一处小木桩。
“即使在世界考古史上,发现如此高龄的木船都有是罕见的。”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副研究员蒋乐平在浙江萧山跨湖桥挖掘现场说。
据查证,英国曾经发现距今约7500年的木桨,但未见木船实物。
(摘自2002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张奇志)
危山兵马俑规模排第三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危山出土的兵马俑2002年12月2日完成初步发掘工作。
危山兵马俑考古队执行领队崔大庸说:“这次发掘的意义在于,兵马俑的结构排列完全符合汉代车马出行的礼制,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贵族出行时情景,这种骑兵、车队、步兵以及器具的组合以前只在汉代石像等图像里见过,这是第一次出土实物。就这座兵马俑的规模、结构和意义而言,仅次于秦始皇兵马俑、陕西咸阳杨家洼兵马俑,堪称全国第三大兵马俑。”
这座兵马俑坑长9.7米、宽1.9米、深约70厘米。坑内共出土彩绘兵马俑100多具。马俑和人俑的制造方法均为模制,个别构件为插件,制作水平较高。(摘自2002年12月3日《北京青年报》,孙浩)
黄梅戏《徽州女人》在京演出
2002年11月5日,黄梅戏《徽州女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首场演出。该剧自1999年6月首次亮相以来,已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演出近百场,久演不衰。
当年徽商的足迹遍及天涯,几乎每一个成功的徽商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悲凉的故事。根据徽州的习俗,男子到16岁就要远走他乡,有时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返乡省亲。黄梅戏《徽州女人》就是以典型徽州女人的命运为主题的一台戏。
该剧曾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六项大奖等一系列奖项。
(李萌)
四、 台港澳侨
国台办修订台湾记者来祖国大陆采访规定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02年12月2日公布新修订的《关于台湾记者来祖国大陆采访的规定》。本规定于2003年1
月1日实行。这次修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 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减少环节,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从2003年1月1日起,台湾记者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深圳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访,国台办将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台办及深圳市台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办受理、审批;国台办只受理、审批台湾记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采访和到北京市采访的申请。
二、 简化台湾记者《采访证》的申领手续。今后,台湾记者到北京市采访,到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申领《采访证》;到各地采访,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深圳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办申领《采访证》。
(摘自2002年12月3日《北京青年报》,据新华社)
台资华南银行在深圳设办事处
首家获准在华南地区设立代表处的台资银行——华南银行办事处已于2002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已有80多年历史的华南银行是台湾地区第三大银行,居世界排名第152位,目前海内外分支机构187家。截至2002年10月底,该分行的两岸金融往来通汇银行已达44家。
广东是台商在大陆投资分布最广、投资最多的省份之一,目前广东省共有台资企业15000多家,2002年1
至9月粤台贸易额达160亿美元,同比增长率长了30%。
(摘自2002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车晓蕙)
台湾教育知多少
台湾的教育框架与大陆相仿,从小学到初中实行强制性九年义务教育制。
截至2001年底,全台湾有小学校2611所,学生192万人,教师10万余人;国民中学(初中)708所,学生93万余人,教师近5
万人;高中295所,学生37万余人,教师3万多人;高职178所,学生37万余人,教师近2万人。
目前,台湾岛内有各类大学135所,大学生78万人。在台湾,如今上大学已不是一种奢望。10多年前,台湾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的比例还只有30%,而今天,这个数字已上升为70%。随着教改的实施,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摘自2002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王连伟、孙立极)
澳门特区政府将拒绝六类人士入境
澳门特区立法会2002年11月27日审议通过由特区政府提出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入境、逗留及居留许可制度》,明确规定将拒绝六类非澳门居民进入澳门。被拒绝入境的六类人士包括:曾经被依法驱逐出境者;根据澳门在国际上受约束的国际法文书的规定,或根据中国在国际上受约束且适用于澳门的国际法文书的规定,被禁止在澳门入境、逗留或过境者;经常短暂进出澳门而无合理解释,试图规避本法律或其他有关逗留及居留行政法规者;曾在澳门或外地被判处剥夺自由刑罚者;有强烈迹象显示曾实施或预备实施任何犯罪者;不能完全保证返回其所来自的地方,或有充分理由对其旅行证件的真确性存有怀疑,或其不拥有在预定的逗留期间所需维持生存的资源,或无返回其所来自的地方所需运输凭证者。(摘自2002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李洁)
华语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语言
澳大利亚统计局发表的2001年人口普查最后一期报告显示,除英语外,在家中最多人讲的是华语。这次人口普查询问祖籍,全国共有华人55.6万人,其中填报中国内地和香港出生的人口分别为14.278万人和6.7122万人。
以澳大利亚全国人口计算,讲粤语、普通话和其他中国方言的人口有40.1357万人。澳大利亚首次人口统计是在1901年建国时进行的。当时华人仅占总人口的1.3%。(摘自2002年1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