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融合共享——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9.9)
本刊记者 邢雯
这是一个圆梦的夜晚,这是一个欢乐的夜晚,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于9月6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千多名残疾人运动员齐聚北京,分享“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念。
420名残疾人表演者表演的《和梦一起飞》展现了残奥会的主题“超越 融合 共享”。一只象征着光明与温暖的太阳鸟从“鸟巢”上空翩翩飞来,唤醒了一位盲人歌手,拉开了大型文艺表演《空间的旅行》的帷幕。在与太阳鸟的对话中,盲人歌手诉说了心中的美好愿望——在浩瀚无限的海洋、大地和天空,去寻找,去发现,去感悟生命的真谛……
在接下来《时间的旅行》的篇章中,11岁的女孩李月--一位学芭蕾的孩子,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左腿。尽管经历了巨大的灾难,但她一刻也没放弃对芭蕾的追求。李月和100名聋人舞蹈演员共同表演的芭蕾舞《永不停跳的舞步》,表达了残疾人超越自我的不懈追求。
时间是本巨大神奇的书,书页的翻合就是四季更迭生命轮回,在盲人音乐家金元辉演奏的钢琴声中,舞台上呈现出四季的变换:白雪皑皑的隆冬,桃花盛开的早春,荷叶田田的盛夏,麦浪滚滚的金秋……
在最后的篇章《生命的旅行》中,2000名小演员装扮成青蛙、海鸥、小牛、小鸭欢快地进入场内,以惟妙惟肖的卡通舞蹈,表现宇宙生命的聚会,共同享受美好时光。
750名演员用灵动的双手,在小舞台形成的蓝色海面上,幻化出白鸽、海燕、天鹅在蓝色水面上自由飞翔的景象,充满希望,充满向往……
22时59分,第7棒火炬手、曾连续3次获得残奥会跳高金牌的侯斌在祥云台上接过火炬。在现场观众的注目下,坐在轮椅上的侯斌拉着绳子向上攀升,一直升到39米高的火炬燃点,点燃了北京残奥会主火炬塔。熊熊燃烧的残奥会圣火和腾空而起的焰火交相辉映,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激情,体育场内一片欢腾。独具创意的火炬点燃仪式,充分体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超越自我、追求梦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残奥会在于寻求人类伟大的本性,激发参与、和谐、友爱的激情。参与体育活动对于残疾人士来说是一项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在体育竞技场上获取成功,为残疾人树立积极自身形象和对人生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位残疾人运动员曾表示,参与体育运动使他自信十足,因为他能够发现如何依靠自己,相信自己,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对自己负责。此外,当运动员在所选择的体育项目中品尝胜利所带来的快乐时,都会有“既然我能做成这件事,那么就没有事情能难倒我”的共同感受。
可以说,体育引领残疾人走上自立充实,富有成效的人生道路。残奥会的目的就在于为残疾人提供一个展示自尊自信的机会。
同时,参与运动是残疾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他们进行康复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自1984年开始每四年举办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至今已经举办了7届。近年来,全国各地共开展了6200项残疾人运动会及体育赛事。中国残疾人运动会以及在全国开展的各项残疾人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残疾人健康事业的发展,使残疾人运动步入制度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正轨。
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残疾人运动的交流和赛事。从1982年起,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六届夏季残奥会以及其他各项体育世锦赛。
中国计划于2015年对国内所有的残疾人士实现康复服务。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已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了超过19000家残疾人康复机构,并为超过1330万的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占地238235平方米,是包括训练,科研,恢复,食宿在内的综合性残疾人康复机构。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表示:“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在中国的发展。本届盛会将强调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近几年来,北京作为主办城市已经在地铁、机场和火车站安装了无障碍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对残疾人的服务质量。正如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汤小泉所说:“残奥会使北京成为一个更加和谐可亲的大都市。”
中国的残疾人士超过80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包括视觉缺陷,听力或语言障碍,残障,智力缺陷,以及精神病等残疾人士。中国政府认为维护残疾人士的权益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保护。与此同时,应确保残疾人在社会上享有与正常人同等的权力,共享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有超过50部法律涉及对残疾人的法律保护。中国政府最近颁布了一项国家法律禁止对残疾人的歧视。
不仅如此,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对残疾人的特别教育体制,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到2007年,共建立了1667所教育机构为盲人、聋人以及智力缺陷儿童提供教育服务。
所有的措施旨在为这一人群更好的享受就业,社会保障和政治等权利,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残奥会为全世界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和了解提供了一个机会。
资料:
国际残奥会:
1948年伦敦夏季奥运会开幕的当天,来自斯托克•曼德维尔国立脊髓损伤中心的路德维格·格特曼博士,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伤残士兵举办了残疾人体育比赛。1952年,由于荷兰运动员的参加,该运动会演变为国际性体育活动。这便是残奥会的雏形。1960年,紧接着夏季奥运会后,来自欧美23个国家的约400名伤残运动员聚集罗马,举办首次世界残疾人运动会。这次参加2008北京残奥会的运动员来自147个国家,4032名选手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