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中友谊需要持之以恒——访法国总统特使拉法兰
文图/本刊记者 张 桦
“自1976年以来,我定期访问中国。我从来没有取消过去中国的行程,即使在2003年‘非典’盛行期间。
中国的开放令全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伟大的中国人民期待通过北京奥运会,取得重大进步。他们更期望我们的友谊,而不是我们的说教。
西方没有干涉中国统一的特权。
世界和平需要法中友谊。”
2008年4月23日,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将自己写就的《去中国之前想说的几句话》译成中文贴在博客上。
第二天,拉法兰率领包括国会议员、参议员、企业家、学者等40多位成员组成的法国代表团,出席了4月25日在北京举办的“中欧关系论坛”。
此前,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在法国受阻,4月21日,巴黎市议会又决定授予分裂主义分子达赖“荣誉市民”称号,这些做法导致中法关系出现紧张气氛。
在中法关系面临考验的关键时刻,拉法兰,这位在2003年中国发生“非典”时唯一一位访问中国的西方国家领导人(当时他任法国总理),再次肩负使命,作为法国总统萨科奇的特使访问中国。
4月26日,在结束对中国访问的前一天,在北京和平宾馆,本刊记者采访了这位被人们称为“中法人民友谊的使者”的总统特使。
“我此行的重要目的,是以法国总统萨科奇的名义,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转达法国政府和人民的友谊的信息。”60岁的拉法兰微笑着告诉记者:“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来说是个好消息,法国人民也是这样认为的。”
“解密”法国总统信函内容
与以往不同,拉法兰此次中国之行,在人们看来有些“神秘”。其神秘之处就在于他手中的那封法国总统萨科奇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信函。当本刊记者向拉法兰提出,能否透露那封神秘信函的内容时,拉法兰很爽快地答应了。
“法国总统萨科奇在信中非常清楚地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拉法兰介绍说,第一、法国与中国之间关系的基线没有改变。法国从戴高乐将军起到现在的萨科奇总统都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法国在这方面奉行的政策是有延续性的。第二、法国支持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奥运会及世博会都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非常重要的机会。第三、关于中国统一的问题,西方的认识并不是完全一样,但法国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不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
拉法兰先生1976年首次访华,此后的30多年来多次来华访问,见证了中法两国之间外交关系的风雨历程。他非常郑重地说:“我们对一个中国的政策是不变的。不论是在台湾问题也好,还是在西藏问题也好,都是一样。”同时,他特别强调,法国总统希望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政府与达赖代表对话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前一时期,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的时候出现“藏独”分子的阻挠,拉法兰明确表示:“关于西藏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不会干涉中国在这方面的事务,作为世界的公民,我希望世界和平,不应该有暴力,我谴责暴力,也谴责制造紧张局势的人,我希望奥运会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西方没有干涉中国统一的特权。”
他认为,中国政府表达出可以与达赖喇嘛代表进行对话的立场,具有积极意义。“我认为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对话条件都是可以接受的。”在拉法兰看来,胡锦涛主席所重申的三个条件都非常重要。他说,全世界也应该知道,中国确实是不反对对话的,而这些条件都是可以做到的。
至于前不久发生在巴黎的奥运火炬传递中出现的问题,拉法兰一再表示,这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愿望,法国绝大多数人民不希望把奥运政治化。
“我想现在世界上的人们,当他们讲西藏的时候,其实他们绝大多数人不知道50年前的西藏是什么样,也不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我本人经常来中国,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是在1976年,我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和变化。现在很多人讲中国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发展情形和变化。”
“世界和平需要法中友谊”
“法国要表达的仍是我们法兰西共和国的基本原则:自由、平等、博爱。这一信息通过友谊的渠道,在‘文化多元性’的范围内表达。‘文化多元性’使中法两个古老文明团结在一起,互相尊重以便更好地互相理解。世界和平需要法中友谊。”拉法兰在他的博客中这样写道。致力于促进中法友好的拉法兰,对于中国的发展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他十分重视中法关系,主张通过对话来解决分歧,反对对中国进行封锁打压。
谈及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拉法兰说:“我对中国人民有很深厚的感情。21世纪中国在世界上起着首屈一指的作用,这对世界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消息。我们希望以前的不愉快不要影响中法友好的路线和两国人民间的友谊。”
在他看来,解决中法两国关系的途径是中法两国应该在交流上多做些工作。中国和法国的文明都是悠久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两种文明往往没有被深刻地了解。
拉法兰十分重视中国年轻人“发自心中的声音”。他说:“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使法国的年轻人与中国的年轻人更多地了解对方,使得他们的梦想以及情感表达出来。我们已经看到在最近新发生的问题方面,中国的年轻人表达了他们的失望。我也向法国的年轻人和法国人民说过,我们应该重视中国年轻人所表达的这样的情感和状况。因为他们和所有国家的年轻人一样都热爱自己的国家。”
拉法兰回忆说,法国从第一代领导人戴高乐将军开始,就是欧洲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建立两国外交关系的国家。“这种友谊是朋友间的友谊,因为我们有着这样的文明,而我们的文明是相互尊重对方,尊重其他的文明,法国方面来讲是用和平的方式去看待世界,而中国喜欢用的话是建设和谐社会,而这样的世界观,才使我们有很深的友谊。作为我们来讲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帮助年轻人相互喜爱对方。”说到这里,拉法兰十分动情:“法国喜爱中国。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曾说‘力量的最好表现是持之以恒’,法中友谊需要持之以恒。”
“解决中法关系的途径在于人民间的交流”
通过与中国政府领导人的接触,这位国际政治活动家表示:“我会向萨科奇总统传达几个信息:一个是中国领导人非常重视对法国的友好政策;二是中国领导人和法国领导人一样非常重视中法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三,我将向萨科奇总统转达我个人的观点,希望通过法国总统转达给全体法国人民,在法国没有任何人有权力来玩弄中法人民之间的友谊,即便是少数派的派别也没有这种权力。以前发生的事情就让它们过去吧,不要让它们再重新出现。”
拉法兰告诉记者,此次访问中,温家宝总理在与他会谈的时候说,在适当的时候,中国将会接待一些外国观察员,以便外国朋友看到西藏当地的实情。“在合适的时候,接待法国的议员,通过这样议员的访问可以看到中国的开放,让这些议员了解中国的现实和现状”,对这些建议,拉法兰表示“由衷的赞佩”。 采访中,拉法兰数次提到解决中法关系的途径要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增进友谊。而当了解到《今日中国》是一本多文种对外传播刊物时,他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等方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对《今日中国》这本杂志来讲,我希望可以多写一些这方面的文章。”拉法兰诚恳而友善地告诉记者:“我知道很多法国的读者很想知道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国各省的历史,他们对此都非常感兴趣。”
2007年11月26日,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右)与法语国家组织北京奥运会见证人、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左)在北京签署了《北京奥运会法语促进协议》。
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1948年8月生,毕业于巴黎大学阿萨斯法学院和巴黎高等商业学院。曾任巴黎政治学院讲师、贝尔纳·克里耶夫通信公司总经理。1977年当选普瓦捷市议员,1986年当选普瓦图-夏朗特大区议员,1988年至2002年任该大区议会主席。拉法兰1989年至1995年任欧洲议会议员,1995年当选维埃纳省参议员,1997年再度当选。1993年至1995年历任法国民主联盟发言人、副总书记、总书记,1995年至1997年任中小企业、贸易和手工业部长。1997年任自由民主党副主席,2002年11月加入总统多数派联盟(后更名为人民运动联盟),2002年5月被希拉克总统任命为政府总理。2004年3月,法国执政的右翼政党在地方议会选举中惨败。为了承担责任,拉法兰向总统希拉克递交了辞呈。但希拉克在接受拉法兰的辞呈后,又立即任命他为新总理。2005年5月,拉法兰辞去总理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