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和谐京奥落幕,盛世中国举步

法国华文媒体《欧洲时报》25日发表题为“和谐京奥落幕,盛世中国举步”的社论,社论说,北京奥运圆圆满满地落下帷幕,世界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一个新的中国时代即将开场。
社论摘录如下:
  8月24日,举世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在世界的一片喝彩声中落下帷幕。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一万名运动员参加,打破38项世界纪录,85项奥运纪录.....。在盘点这些“空前”的数字时,京奥映照出的是世界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地球村村民”的进一步融合,人类“本质力量”的大幅提升——玉成奥运精神的凯旋与升华。
“最精彩的开幕式,最先进的场馆,最热情的观众,最好客的市民,最舒适的奥运村,最出色的组织,最完美的服务,最多世界纪录的改写,最不可思议的中国之巨变”......;这些由外国媒体,众口加冕于京奥的光环,使世界毫不犹豫地宣布、中国可毫无愧色地接受:2008北京奥运是百年奥运史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之一。
  一届成功的奥运,在一个朝气蓬勃、积极进取、谋建和谐社会的氛围中举行,其“成功”的亮点,处处打上了“和谐”的烙印。
  和谐,首先是一种感受。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闭幕式上以“十全十美、无与伦比”来形容京奥,而令他最难忘的是年轻的奥运志愿者脸上永恒的微笑;当中国国家级体育队中的近30位外籍教练,面对越来越壮观的中国教练海外兵团; 当郎平率领美国女排在胡锦涛主席面前,打败中国女排,同样赢得众多中国观众掌声; 当“加拿大人”栾菊杰50高龄仗剑一搏,被中国媒体烘托成中国之骄傲;当法国教练培养的中国剑客挑走了法国队的金牌,法国人也为有这样的法国人而骄傲;当被世界论定的美国金牌射手再次功亏一篑,反而向“捡”了金牌的中国对手祝贺;当中国体操女将程菲痛失本属于她的金牌后仍然含笑演绎京剧以飨观众;当新加坡体育官员对为他的国家赢得银牌的中国籍乒乓球教练公开表示感谢;当两国交战而格鲁吉亚、俄罗斯两国运动员在球场相互拥吻;当中国观众刻意给与中国有历史旧账的日本或有现实冲突的法国运动员以更多的掌声;当李宁将2万欧元捐款交给德国同行为孩子治病;当西方媒体在“眼见为实”之后摘掉“有色眼镜”,发出无数客观的、对华“友好”的温馨报道;当北京的天空尽管尚未达到西方标准的蓝色,但外界还是充分肯定北京的努力时;我们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此时此刻,确实感受到了某种超越国界与种族的,人与人的融洽,心与心的宽容。感受到某种实实在在的“和谐”的欣慰。
  和谐,在于奥运精神的彰显。
  北京奥运从多个层面向世人诠释了不屈不挠的奥运精神:更高更强、和平平等、尊重宽容、打破意识形态藩篱,超越政治观点歧见之上——从而凸显了“和谐”。
  个别西方媒体不禁惊讶:为什么奥运开幕前后,“围堵中国”之势经历了形同霄壤的反差?其实,答案就存在于他们自己的报道之中。他们对京奥的全面报道,尤其是他们深入北京大街小巷的采访报道,使一个更真实的北京和北京人呈现在世界面前。西方人通过自己记者的镜头,看到了一个精彩的、真实的中国。对本次奥运期间数万外国记者的采访将受到限制的预言,也随着奥运落幕的钟声而宣告破产。
  和谐,是客人对东道主文化魅力的感动。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说,“假如中国再举办一届奥运会,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肯定一致支持......我见到了一个在文明传承中前进的民族,这里有着严谨中透着人情味儿的制度,奥运会上体贴的服务者印证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在京奥展现的精神世界如此丰盛,将永远铭刻在世界的记忆中”。这个总结,是对此次京奥之所以让人感受“和谐”的最佳文化诠释。奥运所集中体现出的“以人为本,集体、高效,与时俱进”,熔铸出的中国当代“和谐新文化”正在赢得世界的尊重。
  一届办得“和谐”的奥运背景,有一个“盛世”中国的渐趋清晰的身影。从奥运开幕始,汉文化圈的媒体就从未停止使用类似的词汇。一家有影响的海外华文媒体以“盛世中的盛事”来形容京奥,一家夙以“批华”著称的日本媒体及数家东南亚媒体都惊呼透过京奥看到“盛唐气象”。
  盛世,首先是实力与能力的强大。
  京奥从开赛至“收官”,中国一直雄踞金牌榜榜首。正如很多论者所看到的,金牌第一,未必是体育大国。但是,中国在今天才实现的第一,却也不能简单地以“投资大”或“国家集训体制”来解说。应该看到的是,中国这次金牌第一,实现于改革开放30年之后,绝非偶然。其中透露了“国运昌,球运昌”的硬道理。没有爱国、为国拼搏之信念支撑,没有舍我其谁的强国心理,中国运动员很难达到今天之状态。
  本次奥运以打破了38项世界记录而称雄历届奥运。正如罗格所言:北京成了最适合运动员圆梦之地。究其原因,恐也非出于偶然。本次奥运硬件设施,运动员生活条件,安全保证,服务质量均登峰造极,各国只有浩叹之意而无匹敌之心。个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今非昔比之国力与能力。
  盛世,体现于国民精神力量的强大。
  中国民众在奥运期间的既理性且热情的表现说明,他们已经成功摆脱了历史积淀的屈辱悲情与报复心理,代之以文化自信与对世界的宽容。这一点,中国人在有意无意间做到了。开幕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支点,丝毫未涉及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透露与“西方列强”及宿敌邻国的和解愿望与宽容基调。
  种种迹象表明,改革开放30年,由于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新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优越性逐渐产生自信,心态得以借奥运之契机,化羽成蝶,形成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趋势。 狭隘民族主义情绪,虽尚存一定市场,但将在后奥运的时期,进入下降阶段。中国国民之文化心理将以追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主流。这个趋势是世界所期待和乐见的。
  盛世,取决于国民之状态。
  盛世的“参照物”,不仅是GDP、富足、金牌、效率、能力、安定......,更是民之状态。北京人脸上“永恒”的微笑,使外国人震撼;中国人“有滋有味”的积极生活态度,使外国人称羡;近9成受访民众认为“明天更美好”的调查,使外国人惊讶。而这一信心指数在欧美却降至历史新低。而乐观,是一个民族创造力的心理保证。
  北京奥运圆圆满满地落下帷幕,世界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一个新的中国时代即将开场。
  “30年河东,30年河西”。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标志着一个里程碑。 中国用了30年赶上世界,将再用30年超越“世界”。京奥向世人昭示:一个更强大、更繁荣、更开放、更透明、更自信、更宽容的中国 ,将对什么是“盛世”,作出自己的诠释。 (中新网)
《今日中国》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杂志订阅

Copyright © 2008 ChinaToday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