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欧洲时报》:两岸关系注入“奥运精神”

责编 王心一

法国《欧洲时报》8月20日发表该报评论员撰写的文章说,开放、包容的北京奥运,也给两岸关系带来良性影响,而当两岸关系注入“奥运精神”,过往的冷酷与对抗也将逐渐演变为人性和温暖,并成为两岸关系的常态。
  文章摘录如下:
  8月15日,北京奥运会棒球比赛进入第三天,人们最关注的除了古巴和美国的强强对话之外,还有中国队与中华台北队之间的较量。由于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棒球将不再作为比赛项目,因此北京奥运会成为棒球在夏季奥运竞技场上的绝唱。尽管如此,海峡两岸棒球队在奥运会上相逢还是头一遭,比赛也因此被赋予极高的象征意义。
  最终,实力较弱的中国队以8比7“爆冷”战胜了曾经夺得奥运会银牌的中华台北队。比赛的结果虽然“有点冷”,但两岸同胞的热情却在这场比赛中被彻底点燃——激烈的比赛中,“中国加油”、“中华台北加油”的声音此起彼伏。中国队得分,观众喝彩;中华台北队得分,观众叫好。
  这确实是一场分不清主场的比赛。实际上,自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跨越海峡的喝彩一直让中华台北队“尽享主场之利”。
  8月13日,中华台北队迎战荷兰队,拥有1.2万个座位的北京五棵松棒球场座无虚席。对棒球运动尚感陌生的大陆观众奉献出全部热情,发出震耳欲聋的“台湾同胞,加油”之声,还学着用闽南话大声呐喊。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人并排坐在一起为中华台北队加油助威的场景,也通过媒体传遍了整个华人圈,传遍了整个世界。
  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主持人宣布“现在进场的是中华台北代表团”,全场立刻掀起雷鸣般的欢呼声。而在开幕式前的文艺演出中,台湾同胞也获得了一个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由高金素梅率领的台湾少数民族歌舞团,向全世界表演了长约3分40秒的民族歌舞。
  细微之处见真情,北京奥运会比赛中处处可见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场面,让两岸一贯严肃的面孔变得如此鲜活。
  而回想百年奥运史,最让人感动的总是这样一些场景: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处于分裂状态的东、西德共用一面五环旗走进会场,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2000年悉尼奥运会,朝鲜和韩国运动员首次联合组队入场,这一幕让许多人泪流满面……
  奥林匹克的伟大之处或许正在于此——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在每四年的这16天里,跨越阻碍、放弃分歧,在奥运会上“相逢一笑泯恩仇”。
  观之最近的两岸关系,双方在化解矛盾时似乎也注入了“奥运精神”,不再像以往那样以硬碰硬,而是代之以更加柔软的身段。
  今次中华台北队在大陆感受到的无处不在的热情,更是两岸民间互释的善意。
  “体育或许改变不了政治,但体育可以帮助政治,令政治更柔滑,更人性化,这是体育的价值”(中华台北奥运代表团总团长蔡赐爵语)——开放、包容的北京奥运,也给两岸关系带来良性影响,而当两岸关系注入“奥运精神”,过往的冷酷与对抗也将逐渐演变为人性和温暖,并成为两岸关系的常态。
当然,奥运会四年一次,冀望一次奥运彻底改变两岸关系尚有难度,但以此为契机,思考和打造似的“奥运精神”平台,将成为未来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

(转自中国新闻网)
《今日中国》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杂志订阅

Copyright © 2008 ChinaToday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