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奥运

北京的哥的奥运风采
现在,在北京街头,只要你扬手打车,坐在你身边的的哥,没准就有一个让你惊讶的故事。8月13日,我领会了北京出租车司机的风采。
一上车,就看见的哥穿着杏色的衬衫,打着领带,还戴着白手套。为了迎接奥运会,北京的几万的哥,配发了统一的杏色“标准装”。张师傅说:“最近生意还可以,好的话一天能挣三四百块钱。”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实行了交通管制,对单双号进行限行,坐车的人也多了。
车左挡风玻璃前放着一张黄证,上面写着“场馆外围证”。这是从北京几万辆的士里精选出的可以自由出入奥运场馆周边,包括安保特别严格的“鸟巢”、“水立方”。张师傅说,要取得“场馆外围证”需要参加了五六天的集中培训,专门学习标准的国际礼仪、手语、遇到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急救等等,最后还要通过层层筛选。
最近出租车全面禁烟,每辆车内都贴有“禁止吸烟”的标识。据出租车司机介绍,早在2007年国庆节前夕,北京市有关部门就要求在出租车内全面禁烟,不但司机不能抽烟,如果乘客上车想抽烟也要对其进行劝导。张师傅说:“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有些不适应,还是有很多乘客吸烟,有时候烟瘾来了只能靠边下车抽两口,但现在都适应了。”
深聊下去才发现,这位40多岁的的哥,居然会日语、韩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6门外文,全部是自学成才。“我那天拉了一个外国人,上来和他用德语交流,他高兴得不得了,当然这几天我的生意也不错。”


辛苦的大学生拉拉队
作为北京奥运会沙滩排球赛场上的一名拉拉队员,赵宁同样为奥运会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赵宁说:“每天两个单元12场比赛中,我和队员们要不停地呐喊,为运动员们加油。”
赵宁现在是北京农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前段时间,为了能够入选奥运拉拉队,她每天晚上7点到9点钟都要进行练习。4月份,赵宁终于得到北京奥组委的通知,正式成为奥运会沙滩排球的拉拉队员。
在奥运会的拉拉操队伍中,只有沙排拉拉队员会始终穿着比基尼进行表演,因此队员们的身材更为重要。但进入朝阳公园训练后,赵宁不得不每天狂吃巧克力、牛奶等高热、高蛋白的零食补充体力。“因为在沙滩上舞蹈消耗的体力是平地的3倍,加上露天阳光的直射,每跳一段舞蹈后都会汗流浃背。”赵宁说。
“我最希望沙排的观众能跟着我们一起动起来。”赵宁说,在国际比赛中,拉拉队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观众一起舞动。在互动表演中,她们将在赛场4个方向鼓动观众,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赛场氛围欢快起来。



旅客候机室看比赛不愿登机
北京奥运会开幕几天以来,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厅和到达区等多处大屏幕彩电都在转播奥运赛事。许多旅客到机场把登机手续办完后,抓紧时间聚到电视机前观看奥运比赛。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每台大屏幕电视机前,都围坐了三四十人。
12日,在广州白云机场11时20分,飞往成都航班的登机口旁,一群旅客正围在电视机旁观看中国男子团体体操比赛,还有部分旅客干脆在地上铺上报纸,席地而坐,人群中不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而这时航站楼里的广播不断播放着:“飞往成都的航班现在开始登机。”时间已经过了好几分钟了,可是还没有人登机。工作人员看到这些旅客没有丝毫离开的意思,就上前逐个提醒。
这时有一位旅客请求道:“晚一点起飞好不好?让我们再看一会儿。”然而距离关舱门只剩十多分钟了,无奈之下这些旅客才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之下,依依不舍登上了飞机。


外国贵宾钟爱秀水街
北京奥运之际,来京的各国政要、名人频频光顾北京著名的秀水街。目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夫人、美国前总统布什携女儿、新西兰总督夫人、汤加首相夫人等国贵宾都曾光临秀水街。
罗格夫人量身制作了两件中式真丝上衣,还为孙子、孙女定做了一具面塑。临别之际,罗格夫人在嘉宾签到簿上写下这样的留言: “在秀水街逛街,特别是参观种类丰富的摊位和工艺品,总是让人感到很有乐趣。”
美国前总统布什花了二百五十美金一口气买下了七件真丝睡袍;新西兰总督夫人购买大量的珠宝和T恤;罗马尼亚总统夫人选择了工艺品和珍珠。
在奥运会客人眼中,秀水街是与长城、故宫、烤鸭齐名的北京必游之地.走在秀水街里,摩肩接踵的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群川流不息,通道两旁色彩绚丽、款式独特的服装吸引着各方来宾。西班牙电视台的三位记者慕名前来,在秀水街拍摄北京奥运会专题片,其中的一位女记者在工作之余也采购了两件真丝上衣,她说:“秀水街在西班牙很有名,今天是第一次来,这里人多、商品丰富,如同一盘视觉盛宴,感觉确实不一般。”

中国队卫冕冠军们的遗憾
奥运比赛中不乏黑马给人带来惊喜,当然就有卫冕冠军们的遗憾。在中国队运动员中,当这些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名将落马时,观众仍然为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8月9日,中国女子举重队运动员陈燮霞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中国第一金,并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当天举行的女子十米气步枪比赛中,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卫冕冠军杜丽在决赛中位列第五名,捷克选手埃蒙斯夺得了这块北京奥运会上的第一金。赛后,走过媒体采访区,杜丽无语,我们看到了她的眼泪。
同样,连续两届的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高崚,在12日晚的比赛中败北。1:2,局势大好情况被对手反超,高崚/郑波在北京奥运会的羽毛球混双赛首轮落败。8年前,高崚21岁,以黑马之姿,为中国收获第一枚奥运混双金牌。4年前,她在雅典和搭档成功卫冕。第三次参加奥运会,带着“三连冠”的愿景,高崚说:“她和所有人一样,也是冲着金牌而来。”
比赛结束后,高崚向观众致意,并向记者区走来。第一句就说,“觉得还行。是挺遗憾的,不过不是我遗憾就会是别人遗憾。”我说罢,自己先笑起来,如此豁然笑看最后的遗憾,令记者们多少有些意外。
《今日中国》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杂志订阅

Copyright © 2008 ChinaToday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