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日记15:一个炙热的地方
Lars Mörking
中午的北京,骄阳似火。为了观看在国家体育馆举行的手球名次赛,我们乘坐地铁8号线到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之后向南步行去“奥林匹克公园”。
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代表中国各省的亭子,每座亭子其实都是一个一览无余的小帐篷。里面陈设着传统的服饰、茶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各种工艺品。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加上中午的气温很高,人们都想在里面多待一些时候。其次还有赞助商设立的小屋,人们在小屋前排起了几条小的长龙。我们权衡了一下,决定与其在骄阳似火的天气下加入排队的行列,还不如在遮阳伞下买份饮料。
20分钟后,我们还是没有到达目的地,尽管我们根本不可能走冤枉路。将要举行手球比赛的体育馆,在“水立方”的旁边,“鸟巢”的对面,而我们在离开地铁站后,很容易就认出了“鸟巢”。不过,我们还是低估了整个奥林匹克地区的规模。在宽阔的连接南北的中轴路上,人们能很惬意地在几乎是45度的高温下闲逛,在东面一块巨大的投影屏幕后有一块阴影,那里吸引着我们……不过我们必须往前走了。
到了体育馆之后,我们一下子就感到了舒适的温度。一个数字显示器向我们展示了建筑物的屋顶通过太阳能的收集装置能够产生多少度电,以及上面的热度:吸收器的表面温度为50度。在现代奥林匹克体育馆中,我最喜欢国家体育馆。其室内装饰友好而大方,让人感到亲切而适中,不觉得太夸张。俄罗斯和丹麦队的比赛确实是一流的,在这些运动员身上,我同样发现了我在观看其他体育项目时所注意到的东西:奥运会的比赛都特别长,在那些至少能闯进半决赛的队员中,有一部分已经无法展示其在前几轮比赛中的高水平了。在这里最重要的坚忍不拔的意志。
之后我们在奥林比克地区又迷失了方向,因为如果直接站在鸟巢前面的话,国家体育馆和击剑馆就在水立方的后面,尽管整个地区方位分明,但还是会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