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女孩陈苇绫: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有主场的感觉

小曼

中国的“姐妹花”陈燮霞和陈苇绫,在9日的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决赛中成为了场上焦点。最终,陈燮霞以破奥运会挺举和总成绩记录的骄人战绩勇夺金牌,中华台北的陈苇绫则位列第三,而她距离银牌曾近在咫尺。
赛前并未被看好的中华台北女子举重选手陈苇绫扮演黑马,一举夺得铜牌,这也是中华台北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块奖牌。陈苇绫表示:“我苦练了13年,但现在一切都值得了。”
在现场观赛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看来,陈苇绫夺牌实在是个惊喜,“我今天特意到举重馆来为这个高雄女孩加油。对手都很厉害,拿到铜牌不容易——这是我们的骄傲。我很高兴,我们的选手能出人头地,”连战说:“看到两岸选手同时登上领奖台,我感到非常高兴。”

“我成功了,这些痛都值得”

“举重教练‘又拐又骗’地让我练起了举重,不过还得感谢他,我很快喜欢上了举重,现在对举重非常喜爱。”获奖后,陈苇绫开始绘声绘色地给记者讲述自己的举重生涯。
26岁的陈苇绫,是中华台北的实力派举重运动员,她毕业于台北“国立体院运动竞技研究所”。在启蒙教练廖志明眼中,陈苇绫苦练著名,他称爱徒为“女超人”,从来不怕累。廖志明从国小开始栽培陈苇绫,她的身材矮小但速度爆发力十足,天生是举重的料,他告诉陈苇绫:“先从田径练起,培养基础。”到了国中,陈苇绫主项举重、副项跳远,还是越野跑好手。有了深厚的基础训练,造就她更强悍的爆发力,廖志明认为,“力量”是她的长处,只要技巧再精进,成绩会更好。
挺举练习为了缩短抓杠铃的距离以增加爆发力,她每次练习新动作只要失误,杠铃就会敲到髋骨,她说:“每次被撞到,眼泪都快喷出来。”
有一回,她跑去跟张嘉民说:“教练,很痛啊,这动作确定要改吗?”没想到张嘉民冷冷地回了一句:“第一次痛,第二次就不痛了,照我教的动作做。”
她选择忘记“痛”来准备奥运,髋骨不知道被杠铃撞过多少次,也数不清流过多少泪,但她从第二次之后就告诉自己“不痛”。就像拳击被对手痛击一般,把痛苦靠意志力化为求胜的动力,陈苇绫说:“我成功了,这些痛都值得。”

来自沈阳的魔鬼教练

2003年,陈苇绫在亚洲举重锦标赛上获得了女子48公斤级的第四名;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陈苇绫仅获得了第11名,但随后她的成绩开始突飞猛进。陈苇绫的举重成绩在中华台北已经没有对手,她的梦想是在北京奥运会上赢得奖牌,现在她完成了自己的愿望。
谈到自己成绩突飞猛进的原因,陈苇绫对来自沈阳的教练张嘉民心存感激之情。“张教练的到来给我们举重队带来了‘全体大翻盘’。”她说,可惜张教练没来多长时间,“如果时间再长点儿,我的表现会更好”。
在2007年世锦赛上陈苇绫的抓举成绩只有76公斤,而在这次北京奥运会的抓举比赛中她第一次试举就举出了84公斤的成绩,此后连续两次试举87公斤,均未成功。“我的训练成绩曾达到89公斤,在今天的比赛中有点紧张,所以没有发挥出来,不过这又应了教练的话‘你的技术是全世界最差的’。”陈苇绫说,她是力量型选手,技术比较差,“张教练一直努力弥补我在这方面的不足,相信通过改进技术,我的抓举成绩会继续提高”。
陈苇绫对教练也有“不满”的地方,“他绝对是魔鬼教练,经常说我的动作差!”不过,说这话的时候,她根本没有抱怨的口吻,有的只是感激之情。“他恨铁不成钢,希望用更好的技术指导我。”
赛前,张嘉民只告诉陈苇绫一句:“好好举,有机会夺牌。”这句话让她一直记在脑海。张嘉民还说:“你的技巧超烂。”让陈苇绫负气偷偷苦练,但张嘉民却偷偷在训练场一角看着爱徒练习。

“就算折断手臂,死也不放掉杠铃”

这次比赛中,陈苇绫本有机会摘取银牌,只要完成挺举最后一把115公斤。
在全场掌声鼓励下,她勉强把杠铃举过头顶,但毕竟力量不够,最后踉踉跄跄摔倒在地,杠铃直接压在膝盖上。裁判亮出三盏红灯,但举重馆内的观众在发出关切的惊叹声后,又把热烈掌声献给了这名来自宝岛台湾的同胞。
赛后记者问陈苇绫:“你受伤了没有,没事吧?”她停下了脚步,把膝盖抬了起来,“这里,还有手指也很痛。不过教练说,这点伤根本不算伤。”说这话的时候,陈苇绫的脸上写满了自豪和骄傲。
挺举是陈苇绫的强项,在今天的比赛中她在前两次试举分别举起108公斤和112公斤的重量,最后一把挺举尝试训练中从未完成过的115公斤,是教练张嘉民布置的任务,可惜未能成功。
“当时,我心里只想完成教练交代的任务,心里想着,就算折断手臂,死也不放掉杠铃。最后没能完成动作,我对自己特别生气。陈苇绫还告诉记者,当时她根本没想到,举起115公斤就能夺银,也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得到铜牌, “教练最后那么决定,是希望我取得更好的成绩,争取获得更多的助学金。”
尽管遗憾,陈苇绫还是表示,北京奥运会上的这枚铜牌将增强她继续练习举重的信心。
在当天的比赛中,陈苇绫每次出场都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无论试举成功还是失败,都能感受到观众的支持。离开前,陈苇绫特别感谢了馆内热情的观众,她说,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有主场的感觉,由于有全场观众的齐声助威,让自己非常兴奋,“不过我还是感觉有点紧张,不然可以发挥得更好。”

《今日中国》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杂志订阅

Copyright © 2008 ChinaToday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