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琼 图/董宁
“不能简单地说CPI的上涨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的。”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3月10 日,在针对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CPI上升的质疑时回应。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承认,因为农产品的价格占整个CPI价格的指数大概是1/3的权重,所以农产品的价格上涨确实对CPI的上升有直接的影响。“但是这一轮的价格上涨的原因很多。”危朝安副部长分析说,主要概括起来讲就是“一升、一增、一影响”。
“一升”就是成本上升。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推动了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使得农业生产的成本也在上升。
“一增”就是我们的需求增加比较快。我们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多年都是超过10%的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也有比较快的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的标准也提高了,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保持一个旺盛的状态。这几年,我们的粮食每年的消费需求增加80亿斤,每年肉类的消费需求要增加80万吨,这对价格也会有影响。
第三个是影响因素,这主要是国际影响的问题,是国际价格的影响。世界的粮食库存已经降到了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特别是燃料乙醇等生物柴油产业快速扩张,农产品的工业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加上美元不断贬值,一路走低,使得国际市场以美元计价的粮油、奶制品等农产品均出现大幅度涨幅,而且涨幅远远高于国内。
“另外,从总体上看,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很大的恢复性,是对前几年过低价格的一种补偿。”
危朝安副部长认为,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有好处的。但是也不可否认,确实对低收入群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也必须通过增加生产、改善流通保证农产品的基本供应,避免价格大起大落。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从总量上说,我们国家的农产品供应是充足的,品种也比较丰富,完全可以保障市场的有效供应。尽管在前段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时候,而且又恰逢春节的消费高峰期,主要的农产品供给也是得到了比较好的保证。我们也正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地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危朝安副部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