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 记者直击 | 本刊专稿 | 海外舆情 | 观点与解读 | 人物访谈 | 记者招待会 | 关键词 | 新闻链接 | 图片报道
外媒评政府工作报告:"实现和谐社会迄今最详细的规划"
“中国总理希望经济更公平、更生机勃勃”“中国领导人目标远大:期待他们带来成效”“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有决心控制通胀率”……在外媒对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诸多评价中,澳大利亚《时代报》的角度可谓相当独特:“实现和谐社会迄今最详细的规划”。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近几年来着力坚持努力的一个发展方向。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了这一发展方向重要的基础和“硬件”支撑——连续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国际上已有用“黄金五年”来形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说法;中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去年超过1万亿斤;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3786元;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万亿美元,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有“中国制造”的影子;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载人航天飞行和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誉满全球…… 

正如《南华早报》报道中所写,“中国不可否认地取得了切实进展”,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让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能够持续发展下去,还在于本次两会之后‘应对挑战的举措’。”

那么,本次两会传递了哪些“和谐信号”呢?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称“遏制物价上涨、保证低收入群体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是这次两会的‘头号关切’。”物价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详解政府九条措施防止物价上涨后,“中国下决心控制通胀率”成为多家外媒的“共同结论”。

农民问题被多家外媒视为和谐建设的一个前提。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南华早报》注意到“‘三农’的投入比去年增加17%,还承诺保护农民工权益”;美联社找出了“政府将提供补贴鼓励农民种植更多粮食蔬菜”的“细节”,德新社则直接得出了“两会将使中国农村地区受益于经济发展”的结论。

“中国要成为民生大国”,是日本《东京新闻》报道中国两会的醒目标题。仿佛是为了佐证,法新社等关注到“大幅度增加医疗、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的预算,以缩小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使他们能够避开不确定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日本《产经新闻》的着眼点是:政府工作报告摆出“民生优先”的姿态,诸如提供廉价住房等措施反映了对保障百姓权益的关注程度正在提高。

注重气候变化、促进城乡就业、打击偷税漏税、完善信访制度、保持司法公正、扩大权力监督……正在召开的中国两会的“和谐清单”很多,给人们的信心更很多。诚如日本《读卖新闻》所言:“只有把经济发展成果分配到群众手中,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记者于长洪、葛素表、唐璐)

来源:新华社

地址 :北京西城百万庄大街24号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68996346 68326086
传真:010—68328338
网址: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